石虎是老一輩台灣人所習稱的山貓,為僅次於雲豹,台灣最美麗、最威風的貓科動物,隨著林地的消失而逐漸失去蹤影。

 「台灣博物生肖系列公仔」是將傳統中國十二生肖轉化成以台灣特有動物為主的系列玩具,結合台灣在地的設計團隊及研發生產團隊所共同開發而成的木製玩具精品,本系列於2010虎年,推出「台灣石虎」限量紀念公仔,除了可供玩賞及擺設之外,更希望能帶入台灣珍貴動物的保育與認知。

產品特色說明:
安全性
 今年大幅的提升製作上的難度與品質,除了我們依然使用安全環保漆料之外,更在表層使用Ultra-Fresh抗菌處理,能夠有效的抑制細菌生長,另外去年吸到不行的磁鐵,也運用特殊研發的木栓將磁鐵包覆在裡面,讓產品不但安全環保,更能夠讓喜愛購買優質玩具給小朋友玩的爸媽能更安心,當然,我們也得到了ST安全玩具的認證。
使得此產品可以帶給更多年齡的朋友們樂趣。(三歲以上適用)

環保性
 我們不採用珍貴稀有樹種來量產 ( 例如:台灣檜木 ),而使用有計劃大量培植的商業林優質樹種 ( 例如:山毛櫸 )以不破壞地球資源與珍惜台灣本土物種為前提限量生產。
在包裝上我們也大幅的改良,減少使用會破壞環境的化學泡綿,改用防塵袋保護木偶,同時縮小包裝盒的體積來降低紙的用量,而這次特殊的木紋手工精裝盒,減少了浪費卻增加了包裝質感。

珍貴性
 沿續去年的限量傳統,我們在每一隻公仔的腹部皆有專屬雷射限量編號,每一隻都附上一張認證卡,讓公仔更具有收藏的價值。每年度僅推出一款動物。

樂趣性
 公仔的四肢及頭部皆可旋轉及拆合,未來可藉由不同種類的木製動物來互換四肢及頭部,創造屬於自己的專屬動物公仔。

文化性
 標榜在地特有或是具台灣在地特色的動物公仔,讓人們透過產品了解台灣的珍貴物種,並推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當然更可成為讓外國旅客認識台灣的伴手禮。

尺寸:外盒:8.5 x 14.5 x 9.5 cm / 內容物:6 x 11.5 x 10 cm
製造地:台灣
注意事項:

1. 本產品由數個木頭小零件所組成,不可放入口中,有造成窒息的危險!
限3歲以上使用。
2. 零件接合部份皆使用強力磁鐵吸附,使用時請小心,以免夾到手指。
3. 拿取時,請勿單獨抓取單一零件,以免因吸力不足而導致產品墜落損壞。
4. 請勿接近火源,以免發生危險。
5. 本產品使用Ultra-Fresh抗菌處理,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
---------------------------------
關於mufun木趣設計 http://www.mufun.tw/
 木趣設計為沈士傑和符麗娟於2009年成立,源於彼此對於木材工藝與公仔創作的濃厚興趣,試圖將木頭工藝透過設計與在地文化結合,衍生出各種富涵文化意義的趣味產品,未來期望將工藝聯結設計創意,形塑具有台灣在地特色的工藝設計品牌。
---------------------------------
線上即購:
台灣好,店:http://www.lovelytaiwan.com.tw/web/product.php?id=422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N000161021
愛買客:http://www.igood.tw/--23.html?___store=tw
設計好物:http://www.somarket.tw/boco/product.php?id=570
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http://www.handicraftmall.org.tw/product.php?pid_for_show=5543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窗是我們眼中世界的框架 這風景只屬於你,獨一無二
這扇窗是關於動物們的想像,也是動物們對於人類與自然世界的想像
細緻木皮勾勒出簡潔的線條圖案,透過你我的想像力
為牠們安排一幅充滿故事的圖像。

本系列產品以台灣在地動物「台灣石虎」為主題,善用小木料為前提。
將雷射雕刻後的精緻木片嵌入特殊設計的木框中,
正反面使用兩種顏色不同深淺的原木(楓木、胡桃木)
最後以手工方式塗上一層亞麻仁油,
製作成精緻的實木鑰匙圈,
相信喜愛台灣動物及木頭的你也會喜歡。

尺寸:木框部份:29 x 29 x 8 mm ; 鑰匙圈部份:外徑30mm、內徑25mm
製造地:台灣
注意事項:
1. 本產品由數個小零件所組成,不可放入口中,有造成窒息的危險!
限6歲以上使用。
2. 木頭零件與五金接合部份較為脆弱,請避免承載過多的鑰匙,
以避免損壞。
3. 請勿接近火源,以免發生危險。
---------------------------------
關於mufun木趣設計 http://www.mufun.tw/
木趣設計為沈士傑和符麗娟於2009年成立,源於彼此對於木材工藝與公仔創作的濃厚興趣,試圖將木頭工藝透過設計與在地文化結合,衍生出各種富涵文化意義的趣味產品,未來期望將工藝聯結設計創意,形塑具有台灣在地特色的工藝設計品牌。
---------------------------------
線上即購:
樂 天:http://taiwanbear.shop.rakuten.tw/200000003469557/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N000175115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餅乾鑰匙圈-台灣石虎

mufun 餅乾鑰匙圈-台灣石虎
想來一片動物造型的餅乾嗎?
我們將可愛的台灣動物木偶造型剪影,
化為一片片簡約的木頭餅乾,
使用高級進口樺木夾板,透過雷射切割外型與局部特徵後,
再小心翼翼的染上一層顏色,最後塗上一層亞麻仁油,
除了保護木頭外,更增添木頭溫潤的質感。
仿古銅色鑰匙圈,傳遞歷久彌新的復古質感,
這些動物們希望能伴您開啟一道道門。

台灣石虎Leopard Cat
學名:Felis bengalensis chinensis
石虎便是老一輩台灣人所習稱的山貓,為僅次於雲豹,台灣最美麗、最威風的貓科動物,在早期台灣低海拔地區還有許多林地時,數量還不少,但隨著低海拔地區的林地開發殆盡,讓石虎及一些原本棲息在低海拔地區的野生動物,也隨著林地的消失而漸漸失去蹤影。

尺寸:包裝盒:10 x 6 x 3cm;動作餅乾:約 5 x 3 cm 左右;鑰匙圈部份 外徑3cm 內徑2.5cm
製造地:台灣
注意事項:

1. 本產品由數個小零件所組成,不可放入口中,有造成窒息的危險!限7歲以上
    使用。
2. 木頭零件與五金接合部份較為脆弱,請勿承載過多或過重的鑰匙或物品,以
  避免損壞。
3. 請勿接近火源,以免發生危險。


---------------------------------
關於mufun木趣設計

致力於將木頭的樂趣極大化,讓木頭不僅僅只是傢俱、容器或是積木,而是帶有文化、趣味及創意。

---------------------------------

 

線上即購:
樂 天:http://taiwanbear.shop.rakuten.tw/200000003468328/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N000237058
pchome商店街:http://www.pcstore.com.tw/springborn/M11098561.htm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原始官網:http://e-info.org.tw/node/99509

Start: 2014-06-22 09:00
End: 2014-06-22 15:00
活動目的:

石虎為台灣僅有的兩種貓科動物之一,長期經研究觀察後發現,石虎的棲息環境大多在苗栗至嘉義一帶,而由於近年來道路開發案的頻繁,造成石虎居住棲息環境陸續遭受破壞,經屏東科技大學評估石虎的數量至目前約5、6百隻左右,而保護石虎的工作就更顯的刻不容緩的急迫了。

石虎米 

然而,在石虎棲息環境中,共存的社區及居民卻擔心石虎的攻擊雞舍,當地居民為保護自身利益,慣用毒殺及獵捕處理石虎問題,造就了生存上的對立,更加不利於僅有石虎的生存延續,也因此,如何消除在地社區居民與石虎對立的情況,及找尋共存共生的方式已達到雙贏的局面,也是我們需努力的方向。

楓樹社區位於苗栗縣通霄鎮,位於石虎出沒的棲息地之一,經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調查指出發現,石虎偏好活動的範圍在輕度干擾的森林環境中,例如農耕地、水塘、草生地的林地,而該相關區域皆有許多鳥類及鼠類、有利於石虎的獵食。與楓樹社區的合作,希望藉由在地品牌石虎米的推動,不僅僅發展出在地品牌包裝形象的推廣,更可藉由乾淨、無汙染的農園活動,讓民眾不僅可以體驗農村工作生活的體驗,也可達到宣導石虎保育之相關理念及知識,以達到一舉兩得之功效。

一、活動日期:6月22日(日)上午9點
二、活動地點:苗栗縣楓樹社區
三、協辦單位:屏東科技大學、台大城鄉所、苗栗縣政府、苗栗自然生態學會、
       苗栗縣楓樹社區發展協會
四、活動對象:對於石虎生態保育有興趣者皆可參加
五、招收人數:每梯次預計招收30名,額滿為止。
六、報名方式:報名表填寫完成後,e-mail至dm24@forest.gov.tw或是
       傳真至03-5225262報名。
六、報名時間:即日起至6月13日17:00止。
七、活動聯絡人:03-5224163轉261 王先生
八、交通方式:活動當天自行開車前往(國道三號南下-通霄交流道下-往通霄
       /銅鑼方向前進-鳥眉路128線道左轉-苗線道36鄉道右轉1分鐘
       後即可看到。)

體驗活動課程表:

體驗活動流程表

時間

內容

活動地點

9:00~9:30

報到

里民活動中心前

9:30~11:00

石虎相關課程之介紹

講師:陳美汀 老師

里民活動中心

11:00~12:00

田園體驗(收割)

講師:社區農事專家

石虎米基地

11:30~13:30

午餐(在地美食佳餚)

石虎米基地

13:30~15:00

田園體驗(曬穀)

講師:社區農事專家

石虎米基地

15:00~

賦歸

 

備註:
因進入夏季,天氣炎熱,所以在農田體驗活動中,請各位參加人員務必注意防曬、防暑之工作(戴帽子、擦防曬乳等),另外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水杯。
當天開放石虎米的預購,希望參加民眾可以踴躍參予訂購。
活動相關內容,可至火炎山生態教育館或是苗栗縣政府農業網查看,另外有使用臉書的民眾,也至火炎山生態教育館頁面查詢。
附件 大小
2014石虎保育工作坊(石虎米)_活動簡章&、報名表.doc 497.5 KB工作坊
週四, 2014-05-22 11:41 — 詹嘉紋 Calendar Email分享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2010年投入石虎保育工作,發現石虎受到關注,多半是伴隨著開發案,從苗50線、大肚山華南路、後龍殯葬園區、烏眉工業區,到最近的台13線外環道、裕隆二廠……等,似乎石虎總是肩負著擋開發案的角色。但石虎真正想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呢?我想應該只是能夠在淺山野地之中,自由快樂地生存吧!但人類所附加給牠們的角色定位似乎太過於沉重了。石虎們當然需要生活空間、食物和安全的棲所,但這和人類社會發展所需之間,一定存在著不可調合的衝突嗎?比起以石虎為由來阻擋任何一個開發案?難道我們不能單純地喜歡石虎,或認同牠們的存在也是環境健康的指標嗎?

  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裡,我總覺得保育工作很難融入一般人。不過隨著這次台13線外環道的開發議題,讓石虎一炮而紅的同時,我發現其時有好多好多的人願意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線,一起努力去面對石虎生活空間──淺山環境的保育問題。在這之中,我也接收到來自很多不同領域的人的建議,也因此再度的激發了,我之前就深刻希望能建構的一個資訊平台。希望藉由這個平台,能提供關注石虎保育的夥伴們一個更加認識石虎的機會,並在這邊和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和意見分享。雖然媒體或報章雜誌也有許多的石虎資訊,但卻常受限於篇幅或其他的原因,較為難以真實的呈現問題所在的癥結點。這也是未來我們希望能藉由這個資訊平台給大家帶來的更多關於石虎的完整資訊。

  雖然目前活動於淺山的石虎,與人類形同親密的鄰居,但牠們卻一再的面臨到生存的危機。舉凡尚未止歇的開發腳步,不斷的逼近棲地,讓石虎的家園一直減少;或者是非法的獵捕及車禍致死更直接的在衝擊著石虎的族群數量。面對這塊由人和石虎共享山林淨土,不斷地開發利用是我們能選擇的唯一的路嗎?何妨嘗試著

留給石虎一片美麗的家園呢?因為一個還有石虎在出沒的地方,我相信也會是一片自然且健康的土地,而這片僅存的淨土也能孕育出安全無虞的農作物,在這邊的生態環境也得以保持平衡,食物鏈中的鼠類和石虎也才能維繫在一個相對合理的關係,不致於因為石虎的消失而有鼠輩橫行的隱憂。

  感謝有許許多多來自各界的人願意持續的投入關注或行動,我相信我們其實都希望能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完整、美好的家園。也希望這股關心生態環境的力量可以不斷持續,關心石虎的同時也守護了土地健康,希望我們能一起捍衛這塊由我們及石虎共同居住的美麗家園。

林育秀 筆

01拷貝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裡山塾-1裡山塾-2  

【活動官網:裡山塾】   Facebook_Web_Icon    裡山塾

Posted on 2014 年 05 月 07 日 由 Chiu iris  

 

如果你關注石虎的新聞,將會發現石虎常常出現在苗栗地區,儘管往往是壞消息…不過,可曾想過,苗栗的環境跟石虎的生存有和重要關係?其實,這跟苗栗的里山的環境有關喔!
石虎是雲豹滅絕後,台灣目前僅存唯一的野生貓科動物,活動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丘陵地帶,苗栗地區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淺山環境,而這樣的環境也是人類農作與居住的區域,換句話說,石虎並非棲息在人跡罕至的野生環境,而是與人類「共用」此一里山環境,里山環境的變化將會牽動石虎的族群。然而,依據最新的追蹤報告,全台僅存不到五百隻石虎…

 

在6/7「遇見里山生物多樣性—石虎篇」活動中,我們邀請到長年研究石虎的陳美汀老師,也是台灣石虎野外研究第一人,來告訴你石虎的故事。美汀老師會帶領大家走訪里山環境,一探石虎的棲息祕境,尋找石虎出沒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尋找石虎出沒的蛛絲馬跡,美汀老師也會分享個人進行石虎調查的種種趣事與甘苦談。我們也要讓大家化身為野生動物,一起體驗石虎的生存危機與轉機,一起來為石虎的未來想想辦法!

 

「遇見里山生物多樣性—石虎篇」帶你深入了解石虎,名額有限,報名要快喔!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貍與石虎1貓貍與石虎2  

  

  

【苗栗、貓貍與石虎刊於大自然雜誌2014年第122期】

 

  因為近年對於里山及谷津田的生態關注較多,加上最近正在整理石虎的資料,有天就突然想起:「苗栗的舊名似乎就是被稱為『貓貍』,會不會跟石虎有關係呢?」,於是就開始查詢一些地方志上的資料。

苗栗縣的正名新聞

  在許多網路的資訊中,我注意到2009年自由時報的新聞:「【錯用惹趣聞】外地人誤認山城貓、貍多」。

  新聞上是這樣寫的:「古鎮清表示,苗栗舊名正確與否,攸關鄉土文化傳承,不能讓下一代繼續學習錯誤的地名,且避免縣民及外縣市遊客對苗栗的風土民情有錯誤認知。
他舉例說,縣內某高中2年前舉辦美術班成果展,1名學生畫了許多貓、貍來表現苗栗昔日的地方特色,他好奇詢問,這名學生答稱,苗栗以前有很多貓、貍,所以才稱為「貓貍」;縣府舉辦綠美化工程,經常標榜『貓貍心、苗栗情』,也讓很多外地遊客誤以為苗栗是一個『貓、貍群聚』的縣。
古鎮清並說,『宋宮怨』故事主軸是揭開宋仁宗身世之謎,有知名的「貍貓換太子」之說,『貍貓』是動物,但『貓貍』究竟是什麼東西?(自由時報,2009.06.24)」

  另一篇系列報導提到的是:「平埔族一支的道卡斯族,數百年前從苗栗縣公館鄉墨硯山往下遠眺,在現今的苗栗市、後龍鎮一帶,是一片平坦、美麗的平原,稱為PARI,最原始音譯為『巴麗』,是美麗又平坦的地形之意。
『巴麗』後來用河洛話發音,被唸成音似『ㄇㄠ ㄌㄧ』,漢民族當時歧視原住民,常用動物的名稱冠在原住民族的詞彙上,因此在文獻上,首度出現『貓』ㄌㄧ的字眼;道卡斯族移居此地後,被稱為『貓裏社(又稱麻里社)』,這是苗栗的舊稱由來,但當時正確寫法是『貓裏』,後來被誤寫為『貓貍』且錯用至今。

台灣地區有許多以原居住在該地區的平埔族社名做為地名,例如高雄港附近的部落,叫做『Takau』,原意是四周種植刺竹,做為防衛與防風之用的『竹林』之意,但漢人因歧視原住民,也套上動物名稱,直譯成『打狗』(閩南語)。又如,嘉義縣民雄鄉的舊地名稱是『打貓』,源於洪雅平埔族語Taneaw的閩南語近音譯字,漢人以閩南語直譯成『打貓』,後來才改用與日本語近音的民雄並沿用迄今。不論是『貓裏』、『打狗』或『打貓』,都反映當時漢文化對原住民族充滿誤解與歧視性的不雅稱謂。 (縣政顧問古鎮清口述,記者李信宏整理自由時報,2009.06.24)」

  2009年7月,苗栗縣政府發出新聞稿表示:「苗栗舊稱,係從最早居住本地之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裏社〈一稱麻里社〉(Pali)』音譯(閩南語)而來,原意是指『平原』或『平坦地形』」相關歷史文獻記載中,皆以『貓裏』、『貓里』或『貓裡』稱之,其中『裡』字同『裏』字。清光緒13年(1887),台灣建省苗栗設縣,始更名為音近之『苗栗』。

  鑑於縣內各機關、學校、團體、大眾傳播媒體及文史工作人士,於使用苗栗舊地名的公文書、刊物或舉辦活動時,常以:『貓裏』、『貓里』、『貓裡』、『貓貍』等多種不同之稱呼用法,以致苗栗舊地名為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引起諸多困擾。經縣政府縣政顧問古鎮清先生指正,將『貓貍』用於苗栗舊稱,不僅『以字害意』、『以訛傳訛』,並致大眾誤認本縣為貓、貍、鼠盛息之地,嚴重背離苗栗鄉土歷史之原意,誤導後世的認知,應予釐正。」

  而在維基百科中的資料是這樣寫的:「今苗栗市中苗、南苗地區古時候為原住民道卡斯族巴利社(Bari)居住地,其社名之原住民語意為『平原』。最初遷移至此的閩南人以其音近似靈貓科動物「貓貍」(俗體字作貓狸)之閩南語發音,即以此作為地名。其後官方文書亦有使用近音之貓裏、貓裡或貓里者。」

 


以淺山生態的角度討論「貓狸」是什麼?

  誠如古先生所言,在光緒版的苗栗縣志、臺海使槎錄中皆是使用「貓裡」或是「貓里」來稱呼舊苗栗。苗栗縣政府所用的刊物、新聞,都開始改用「貓裏」這個名詞,其實也不能說是有誤。

  但是,貓裏既然是從(Pali)或是(Bari)音譯而來,那它不過就是個音譯。如果沿用古鎮清先生的說法,漢文化因對於原住民的歧視而將當地部落套上動物名稱,那因為要套上動物名字而使用「貓貍」應該就比「貓裏」更具意義了,「貓貍」至少看得出來是種動物,但是只是音譯的「貓裏」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貓狸公園   石虎出沒注意  

苗栗市貓貍山公園的石碑

(李璟泓 攝)

苗栗縣通霄128縣道曾有石虎出沒
的紀錄,特別設立標誌以提醒用
路人。(李璟泓 攝)

石虎  

石虎皮

石虎1  

左圖:清末民初的《清稗類鈔》對貓貍的描述「頭圓尾大,毛黃黑相雜,有
   斑紋,頗類貓」,很難不令人聯想到石虎的特徵。
右上:在清代,鹿皮跟石虎皮的價格相同,可見當時石虎在中國及台灣的交
   易市場中應屬常見,數量應該不少。
右下:已類為保育類動物的石虎,仍有民眾誤以為一般野貓而將其籠養。

(林育秀 攝)

 

那麼「貓貍」會是什麼呢?

  目前我查詢到對貓貍解釋的較清楚的就是編撰於清末民初的「清稗類鈔」,本書有篇動物類,裡頭對貓貍的描述是這樣的:「貓貍,亦省稱貍,貓屬,頭圓尾大,毛黃黑相雜,有斑紋,頗類貓,故俗又稱野貓。性殘暴,食魚鼠等,且能竊取雞鶩。」

  依據上面的描述,我很難不聯想到在苗栗淺山地區出現,甚至會進入人家雞舍內偷雞的「石虎」了。

  在台灣舊文獻中針對物產的描述有不少是承襲自明清兩代的地方志,一來是因為當時對於生物的觀察僅止於實用性,因此只有實用的物種才有可能被有效的描述;二來編撰地方志者多為文人,對於野生生物生態的概念可能來自於當地的耆老或是鄉紳。因此有許多資料都需要經過過濾或是考證。但是有些甫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西部墾殖的閩、客先民來說,有些物種可能與家鄉見過的物種相同或是相似,因此就會以慣用的物種名稱來稱呼新地域的事物。

  舉個例子來說:在低海拔常見的攀木蜥蜴,閩南人稱為肚釘(肚定),客家人稱為山狗太,訪查許多地方得到對「山狗太」的解釋是:「山區裡像狗一樣有四隻腳而且很大隻的蜥蜴」,這就是以自身熟悉的動物外形、大小加上地區分佈去比喻一種墾殖新地域時認識的新物種的方法。

  清代進入苗栗縣境墾殖的閩南人或是客家人,在居住地區接觸了原住民之後,知道了當地稱為(Pali)社,他們想要書寫這個地名時,會不會因為也注意到了這裡的石虎(貓貍)特別多,或是因為發音就相當接近貓貍,於是稱之為貓貍社,之後再因為書寫習慣而有貓裡或是貓里的變化?

  光緒版的苗栗縣志中對於當地的野生動物記錄了山貓、七段貍(現今的麝香貓)、果子貍田螺狗(現今的鼬獾)、石虎、石豹:「山貓:形似貓而聲異.

  七段貍:即「淡水廳志」所謂「山貓」者也.耳短、口尖而異於貓.毛可作筆;又或作筆貓.

  果子貍:略似七段貍.有白鼻、赤面二種.善升木食果.「廳志」作果子貓.

  田螺狗:嗜食田螺.肉腥不可食.

  石虎:頭似貓,尾長,有花文.能升木.重不滿十觔.威振,犬莫敢近.

  石豹:尾長於身,骨圓.深山有重至八、九十觔者.性猛過於石虎.」。


  清代當時貓裏的野生動物樣貌會不會比現在豐富?石虎會不會比現在多呢?

  動物的毛皮在清代也可以作為交易使用,在廈門志卷七的關賦略中有段描述:「鹿皮、騷皮、石虎皮每百張例五錢,貓皮每百張三錢,貓皮布馬褂例一分二釐,犀牛皮、虎皮每張一錢…」。在當時鹿皮跟石虎皮的價格相同,可見當時這類的動物在中國及台灣的交易市場中應屬常見。

  直到現在,野生動物研究團隊在苗栗縣境的淺山地區,利用自動相機所拍攝的照片中仍然可以見到麝香貓、果子貍、鼬獾以及石虎。而苗栗縣目前也是台灣各縣市中石虎發現頻度較高的地區。

動物通道   開發淺山棲地  

為避免造成石虎路死情形,在石虎可
能出沒的路段設有警示牌,提醒用路
人留意並減速通過。(李璟泓 攝)

開發?or淺山棲地?(李璟泓 攝)

後龍-1後龍-2    

當地包括「後龍殯葬園區開發案」以及多個道路開發案
,都直接衝擊石虎的生存。 (林育秀 攝)

 

以道卡斯族及閩客發音探討可能的物種

  基於以上原因,筆者才認為苗栗古名又被稱為「貓貍」,極有可能不僅是發音上的巧合,而是因為這樣的淺山地區經常發現有石虎出沒並偷取辛苦養就的雞隻而造就的結果。另外我還注意到的是:閩南語的狸有(Baˊ)或是(Maˊ)兩種音,剛開始我是直接把「貓狸」聯想到果子狸的,後來開始關心苗栗的淺山生態後才想到跟石虎間的可能關聯。

  試想將道卡斯族的(Pali)唸的快一點就會與(Baˊ)或是(Maˊ)很接近,所以不論是石虎或是果子狸,我都會假設是因為墾殖者可能也注意到了當地這兩類動物的數量相當多。另外,苗栗縣銅鑼鄉現在也有一處「貓公坑」,苑裡鎮有個道卡斯崩山八社之ㄧ的「貓盂社」,也是同樣有「貓」的地名。在台灣古地名取名的過程中,以當地常見的動物為名的例子其實不少,這也讓我對貓狸及石虎間的關連性產生更多的好奇。

  會這樣思考的原因是這兩年在苗栗接觸了幾位農民,體會到他們對於耕地四周的野生動物了解甚多,也從前人傳承了不少野生動物的舊名。像我正在追逐的灰面鵟鷹,苗栗多數稱之為「南風鳥」;而現在因狂犬病而為人熟知的鼬獾,直到現在還是被農民稱為「田螺狗」。那麼用石虎的異名「貓貍」去蔑視並稱呼當時的原住民部落,是不是也比較合乎當時種族間的歧視?

  這麼說來,用舊稱「貓貍」的石虎來代表苗栗縣,用貓貍為苗栗舊稱其實也是恰如其分的。但是耐人尋味的是,苗栗縣境內的石虎並沒有因為牠的獨特性及代表性受到父母官的重視。「後龍殯葬園區開發案」以及多個道路開發案都直接衝擊石虎的生存,有多筆石虎路殺的紀錄都是在苗栗縣境。至於「將『貓貍』用於苗栗舊稱,不僅『以字害意』、『以訛傳訛』,並致大眾誤認本縣為貓、貍、鼠盛息之地」,在台灣各地開始盛行的「里山倡議」中,石虎可是代表環境良好的生物指標之一,貓貍盛行對苗栗縣的名聲反而是有益無害啊!

  當古籍與野生動物學擦撞在一起時,偶而就是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火花,這幾年坐居陋室,忍不住就想多整理一些這樣的火花出來。

01-101-2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後的臺灣山貓1最後的臺灣山貓2  

 

【最後的台灣山貓刊於大自然雜誌2013年第120期】    

逝去的雲豹

  4月29日早上,同事遞了一份當天的蘋果日報到我面前,為的是讓我看一篇占了半個版面的報導,這報導講的不是誰貪污或是又有什麼食物出問題,而是要告訴大眾:臺灣雲豹確定滅絕了!13年的研究,在山區設置了超過1500處的自動相機,一無所獲,學術界終於不得不承認:雲豹真的找不到了!

  自己曾經有幸參與臺灣雲豹的調查工作,當年隨著姜博仁博士深入大武山區,在山上調查時,總會想像著能在某個轉彎處,瞥見那具有幻美花紋的神秘雲豹,如今這樣的幻想真的只能永遠是幻想了!

  雲豹的消失,意味著幾十年來臺灣生態環境的丕變,當研究人員開始想去調查雲豹時,卻發現再也無法在野外找到!失去了雲豹,我們更應該積極去思考:另一種臺灣原生的貓科動物-石虎,是否也急需我們的關心?

1   2  

石虎的體型與家貓類似,民眾容易誤
認為野貓。(圖為苗栗縣政府收容之
母石虎)

斑塊狀的花紋讓石虎在森林裡擁有
絕佳的隱身術。

3  

耳後白斑是許多野生貓科動物都有的特徵,可用來區別石虎與家貓的不同。  

石虎是夜行性動物,透過紅外線自動
相機的拍攝,我們才得以一窥牠的野
外面貌。

耳後白斑是許多野生貓科動物都有
的特徵,可用來區別石虎與家貓的
不同。

苗栗地區擁有相當豐富的淺山生態環境,讓石虎得以生存在此。  

6  

苗栗地區擁有相當豐富的淺山生態環
境,讓石虎得以生存在此。

淺山環境由於人類的開墾利用,呈
現鑲嵌形態的地景,森林、草原、
農田、灌叢、池塘、溪流散布其中
,提供石虎多樣化的食物來源。

謎樣的石虎

  石虎原名華南豹貓,意即身形如貓,斑紋如豹。在臺灣,山區的居民俗稱石虎為山貓。從早期的文獻記載中,可發現石虎是臺灣低海拔普遍分布的野生動物,然而在最近的數十年間,國內學者對於這樣的生物,幾乎是一無所知,沒有人可以明確告訴我們,臺灣那裡還有石虎分布。

  民國83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成立,並開始著手進行全臺灣的動植物資源調查,同時也建立了野生動物急救站,專職負責救治、收容野生動物。從特生中心過去十多年的調查資料及救傷記錄中,研究人員發現:石虎的相關記錄相當少,顯示現今石虎的族群狀況恐怕不像文獻所講的:全臺普遍分布,而是可能正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發現石虎 發現危機

  大約十年前,正就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陳美汀,意識到臺灣石虎族群情況可能岌岌可危,喜愛貓咪的她決心投入石虎的研究中,這個艱難的研究主題讓她吃盡了苦頭,剛開始在南部的山區尋找石虎蹤跡,但都一無所獲,後來從特生中心的調查資料中,推測新竹苗栗可能仍有石虎分布,於是便北上進行研究。

  民國94年~101年間,在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的計畫支持下,陳美汀在新竹苗栗地區展開調查。終於,在苗栗通霄地區,她以自動相機拍到了第一張野外石虎的沙龍照,隨後自動相機也都陸續在苗栗其他地區拍得石虎照片,不過新竹地區始終都未拍到石虎。

  在調查期間,陳美汀也成功誘捕到8隻石虎,並為牠們戴上無線電追踪器後野放,也因為追踪了這8隻石虎的活動,讓大家終於有機會一窺石虎的活動範圍及生態習性。然而這8隻石虎追踪到最後,下場幾乎都是死亡,而且死亡原因推測大多都與人為活動有關,包括人為獵捕、毒殺、中獸鋏、道路死亡等,這樣的結果也讓陳美汀意識到石虎所面臨的生存危機真的不小,難怪原本普遍分布的石虎,如今卻是瀕臨滅絕的生物。

7    對石虎來說,山上人家所飼養的放山雞,具有“致命性”的吸引力! 

石虎排遺中未消化的羽毛及鼠毛,讓
我們了解其野外的食性。

對石虎來說,山上人家所飼養的放
山雞,具有“致命性”的吸引力!

臺灣山區獸鋏使用的情況相當氾濫,許多無辜的野生動物都命喪其中。 

 苗50線道路的開發案 

臺灣山區獸鋏使用的情況相當氾濫,
許多無辜的野生動物都命喪其中。

苗50線道路的開發案,計畫範圍
穿越石虎的重要棲地,所幸最後
因眾人的反對而暫緩。

 

100年1月中旬,一隻石虎在苗50線道路附近誤踩獸鋏,被民眾發現後送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急救,經截肢治療後,仍無法挽救其寶貴的生命。(陳美汀攝)

12-1  

100年1月中旬,一隻石虎在苗50線
道路附近誤踩獸鋏,被民眾發現後
送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急救,經截肢
治療後,仍無法挽救其寶貴的生命
。(陳美汀 攝)

中獸鋏的石虎,儘管即時截肢撿回
一命,卻必須終生收容,再也無法
到山林。(圖為苗栗縣政府收容的
三腳石虎)

 

 

 

 

 

 

 

 

 

 

 

 

 

 

 

 

 

 

 

 

 

 

 

 

 

 

無情的獵捕

  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到一位過去曾經獵捕許多石虎的老獵人,他說:「以前苗栗地區石虎很多,每次出門打獵至少都可以抓到一隻!現在石虎少了,加上又有野生動物保育法,所以專門獵石虎的人幾乎是沒有了!」老獵人拿出過去的老照片,看到十數張的石虎毛皮陳列架上,讓人明白他所言非假!但卻也令人不禁為這些逝去的寶貴生命感到哀傷!

  雖然正如老獵人所言的:專門獵石虎的人變少了!但從陳美汀的研究資料顯示:石虎遭受人為獵捕的壓力仍然相當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石虎的棲息環境位於淺山,與人類經常活動的農耕環境重疊,當石虎遇上山區居民所飼養的家禽時,常會忍不住抓一兩隻加菜,因此居民總把石虎當作害獸,想除之而後快,獸鋏、毒餌是最常用來對付石虎的方式。如何說服受害的民眾不要傷害石虎,並減少石虎襲擊家禽的機會,是目前政府部門最頭痛的石虎保育問題。

  有時石虎被獵捕,是誤殺!長久以來山區居民習慣以放置獸鋏來防除獸害,包括會偷吃的老鼠、會破壞田地的鼬獾山豬、甚至是偷採水果的獼猴。但由於石虎也會在田地附近活動,因此常成為無辜的受害者。所幸100年6月通過了動物保護法第14-2條增訂,明文禁止獸鋏的製造、販賣,讓臺灣獸鋏使用氾濫的問題有了改善的契機。

 

開發毀家園

  人為的開發一直是對野生動物生存最大的危害,石虎所棲息的淺山地區由於多屬私有土地,常面臨開發破壞的問題。早年苗栗地區人為活動較少,相對的開情況也較不嚴重,也因此保留了許多棲地讓石虎生存,反觀其他的地區,如:雲嘉南一帶,因為人類活動頻繁,開發破壞多,石虎也就很難生存下來。

  然而好景不常,近幾年苗栗地區開發案急遽增加,許多道路的開闢、拓寛以及科學園區、工業園區、觀光園區的開發,統統位於石虎棲息地上,但早年大家對石虎一無所知,也沒人會站出來為石虎請命,因此就讓這些開發案順利的進行。這樣肆無忌憚的開發情況在98年底時有了改變,一條預計穿越三義苑裡交界的苗50線道路工程,由於調查資料顯示為石虎重要棲息地,因此在地方居民、保育人士、學術界、林務局等多方反對下,縣政府終於同意暫緩開發。

  成功阻擋苗50線的開發,石虎一戰成名!同時也影響了後來苗栗地區許多大型開發案的進行,只不過並不是每件開發案遇到石虎都會讓政策轉彎,像最有名的後龍殯葬園區設立案,雖然該地區確實有石虎的活動記錄,地方人士及保育人士都極力反對,但開發單位仍執意開發完成,如今殯葬園區二十多公頃的基地都已全數整地完成,原本石虎的棲地也一去不復返!

後龍殯葬園區的開發,讓石虎棲息的環境頓時少了一大片。   101年3月,民眾在苗128線道路旁發現兩具石虎的屍體,推測是在過馬路時,遭急駛的車輛撞死。(洪維峰攝)  

後龍殯葬園區的開發,讓石虎棲息的
環境頓時少了一大片。

101年3月,民眾在苗128線道路旁
發現兩具石虎的屍體,推測是在
過馬路時,遭急駛的車輛撞死。
(洪維峰攝)

 

石虎不懂“馬路如虎口”

  過去我們總以為石虎這樣的野生動物,應該會儘量避免接近馬路,然而101年3月有民眾在苗128縣道旁,發現兩隻路死的石虎,兩隻死亡時間約間隔一星期,其中一隻剛好是陳美汀追踪的研究個體!這次的案件讓我們開始意識到:石虎是會冒險穿越馬路的!之前幾乎沒聽過石虎被車撞死的訊息,可能是民眾對石虎認識不足,以為只是野貓而未通報。近幾年由於石虎相關報導增加,民眾對石虎開始有了認識,預期未來石虎路死的通報案例恐將會增加!果不其然!大約半年後,又有民眾通報卓蘭地區有石虎路死,而且這次發現的位置還是在4線道的省道中央,這下我們真的確定石虎對於過馬路是沒在怕的!


  102年度截至6月為止,苗栗地區接獲通報的路死石虎已達3隻,其中一隻還是穿越高速公路時被撞死的。面對不斷增加的石虎路死案件,我們遲遲不見地方道路工程單位有任何道路改善規劃,目前能看到的僅有縣府林務科在道路兩旁設置的“石虎出沒”的立牌,用以提醒駕駛減速慢行,留意石虎穿越馬路。反觀負責高速公路維護的高公局,近年來對於國道上的路死動物相當重視,除了加強員工的相關教育訓練外,也積極營造適合野生動物通過的廊道設施,並透過監測設備了解野生動物的利用情形,監測過程中就曾拍攝到石虎穿越廊道的影像。 

苗栗縣政府林務科在每個曾發生石虎路死的路段,均設置了“石虎出沒”的告示牌,提醒駕駛人減速慢行。	   16-1    

苗栗縣政府林務科在每個曾發生石
虎路死的路段,均設置了“石虎出
沒”的告示牌,提醒駕駛人減速慢
行。

高速公路局在國道3號通霄路段的
跨越橋上,設置了友善石虎穿越的
綠色廊道。(劉威廷攝)

石虎    

 18-1   

一隻石虎正利用涵洞穿越國道3號高
速公路。(劉威廷攝)

對於生性隱密的石虎,我們仍然所
知有限,急需更多的研究人員投入
調查工作中。

 

 滅鼠?還是滅生態?

  從目前對於石虎的研究觀察顯示:石虎的繁殖能力及謀生能力都不算太差,雖然有棲地破壞、獵捕、路死等等的不利因素,但也應該不致於讓牠的族群在這四五十年間大量下降,許多原本有石虎分布的地方,雖然棲地還在,但都找不到石虎了!因此目前有一推測是跟每年的全國滅鼠週政策有關。老鼠是石虎的主食,而石虎棲地也常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當滅鼠週執行時,老鼠吃了藥之後行動變緩,容易被石虎或其他天敵捕食,間接造成這些捕食者的死亡。

  滅鼠週後雖然老鼠數量會在短時間內減少,但由於老鼠的繁殖能力相當強,往往只需數個月的時間,就能回復原來的數量,然而石虎及其他捕食者要回復數量可就沒這麼快了!當老鼠數量回復,捕食者數量卻不足的情況下,滅鼠藥的投入當然持續增加,如此惡性循環下去,終將導致生態失衡!

莫讓石虎步上雲豹的後塵

  林務局於民國97年修訂保育類動物名錄時,將石虎從原本的保育類二級提升到與臺灣黑熊相同的保育類一級,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再不積極關心石虎的生存危機並且採取行動,也許再過幾年,雲豹滅絕的傷痛又會再一次發生在石虎身上。

  苗栗這塊淨土是目前臺灣石虎最大的棲息地,僅管這幾年來開發不斷,但隨著大家對石虎的認識與了解逐漸增加,有越來越多人關心石虎的安危,並協助參與相關的研究或是保育工作。期盼未來石虎的保育工作能更加順利的推行,讓這個臺灣山貓可以世代長久的棲息在山林之中。

 

年輕石虎   20  
收容中心裡一隻很帥的年輕石虎。

臺灣石虎的族群狀況,亦受到日本
學者的關心,圖為北海道大學增田
隆一教授(左2)於2010年來臺調查
石虎時的情形。

 

21-1  

 

苗栗地區雖然是石虎最大的棲地,
但一般學童普遍認知甚少。林務局
這幾年來,透過到校上課的方式,
教導小朋友石虎的辨識方法及保育
的重要性,並期待小朋友能進一步
去影響家長們看待石虎的態度。
(郭鳯嬌攝)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1-1圖1-2  

【石虎家族刊於大自然雜誌2013年第121期】

石虎和西表山貓的關係

  前兩期,分別刊登「我的石虎朋友們」和「最後的台灣山貓」兩篇文章,希望一連串的文章可以園現台灣石虎的保育現況給大眾瞭解,並試著提出對牠們未來的保育規貓和展望。筆者自2010年初開始投入石虎保育工作,一開始發現台灣的石虎資料十分有限,僅有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老師團隊於2005~2008年間,在新竹和苗栗地區進行系統性的調查工作,並進行個體無線電追蹤,是目前國內石虎研究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其他石虎的分布資料,多數來自救傷或生物資源調查資料。不過,石虎並不只分布在台灣,其英文名稱為 Leopard cats,多數國家就稱為豹貓或是山貓。石虎是台灣出現特有的別稱,分類上列為和大陸華南同個亞種。石虎共分為12個亞種,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範圍涵蓋緯度很大,因此石虎的體型差異很大,最北方的亞種個體大小可能是最南端的2至3倍大。在我開始蒐集文獻時,才驚覺鼎鼎有名的西表山貓,原來也是石虎家族的一員(獨立的一個亞種),血緣和台灣的石虎最近。

  西表島距離台灣的宜蘭蘇澳港約200公里,島的面積284平方公里,略大於台北市大小,島上估計約剩100隻的西表山貓。西表山貓在1965年被發現,1967年才被命名,當時將其列為獨立的特有屬(舊的學名為Mayailurus iriomotensis),於1972年列為日本的天然紀念物,直至1994年經由分子研究才正式確認西表山貓是石虎的一個亞種,將其正名為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iriomotensis。因為,日本的本島並無山貓,西表山貓的發現格外受到政府重視,從1974年開始就展開相關調查,研究和保育工作持續進行且十分完整。筆者的研究所指導教授於2005年曾到西表島進行蝙輻研究,回來的時候和我們分享所見所聞,當時即對於西表島和西表山貓即充滿嚮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親自前往這小島。沒想到投入石虎研究,牽起我和西表島的緣分。

圖2        

圖一.石虎分布範圍,涵蓋緯度很大,目前分出 12 個亞種。

   (翻拍自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 Volume 1 一書)

圖二.在船港遊客中心公布欄上所張貼的資訊,筆者於2011年9月

   底參訪,資訊也已更新到9月,十分立即性,讓遊客看了知

   道哪些路段該小心駕駛,避免傷了西表山貓。(林育秀 攝)

圖三.處處可見宣導降低車速駕駛的宣導海報,讓居民和遊客都時

   時關心且真正協助了西表山貓保育行動。(林育秀 攝)

 

西表島的契機

  2010年決心投入石虎研究,當年即結識日本琉球大學理學部海洋自然科學科伊澤雅子(Masako Izawa)教授,她自1982年起開始進行西表山貓之研究,對於西表山貓研究及保育貢獻卓越,在國際期刊發表多篇相關研究,至今研究團隊仍持續投入西表山貓的保育工作。伊澤教授十分關心最鄰近的台灣石虎的分布和保育現況,因此至本中心參訪及演講交流3天,在訪視急救站的圈養石虎後,力邀研究人員至日本參訪及交流。由於,日本對於石虎繁殖圈養及保育工作已有許多經驗和成果可提供我們學習,所以,她建議前往西表島,除交流圈養石虎的環境、條件外,亦可學習野外研究方法和瞭解其保育現況,吸取豐富經驗,以利於在台灣推展石虎保育工作。2011年9月下旬我便以公假自費方式到西表島參訪11天,徹底走訪西表島瞭解西表山貓保育研究和措施。另於2013年2月初受伊澤教授邀約,再次前往西表島4天參與學習野外捕捉、測量和上發報器等研究,得到多面向的交流經驗。

西表山貓的野外研究

  目前西表山貓的研究主要由伊澤教授的團隊在進行,當地的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Iriomote Wildlife Center)也有例行的研究資料累積。他們除利用自動照相機外,也發展出特殊籠具以不同拍攝角度來辦識個體,因此每一隻個體均有一本相片冊,除了知道個體活動區域外,更可蒐集得知其生殖狀態。另捕捉個體進行無線電追蹤,長其累積活動和領域相關資料,當個體死亡收集到屍體後,利用牙齒進行切片比對出年齡後,得知西表山貓的生活史和社會結構。

  除了研究人員的努力,在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公開遊客目擊山貓的資料,讓遊客旅遊之際,也協助西表山貓的研究;船港的遊客中心提供表格給目擊的遊客填寫回傳,在公佈欄定期公開目擊資訊;甚至有許多遊客所拍攝的影像,亦能提供研究人員珍貴的野外資料。

西表山貓的保育現況

  西表山貓目前估計族群量約100隻,最大的生存威脅是車禍致死,但檢視西表島最重要的道路僅約50公里長,幾乎沿著海岸地區。在前往西表島前,我十分不明白這樣一條道路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的威脅?如何成為西表山貓最嚴重的生存危機?後來與研究人員細談後才發現,原來西表山貓的食性和台灣的石虎不大相同;西表島無原生的老鼠,食性較雜的西表山貓會沿著道路找尋新鮮的車禍屍體取食,很容易成為第二波的車下亡魂。因此,政府積極設置生態廊道以降低山貓被接死的可能,目前大大小小的廊道總數已超過125個,相關人員會定期檢視每個廊道是否有山貓或其他生物使用,並進行相關維護工作。另外,增設跳動路面和許多路牌,提醒駕駛人放慢速度;尤其在當地租車時,還會看到一個安全宣言,提醒駕駛人車速低於40公里,以保護西表山貓。每台租賃的車輛上也會貼上聯絡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電話的貼紙,若有撞上山貓或看到屍體時,駕駛人可即時聯絡工作人員前往處理。租車公司同時會有一個「未有人或山貓山車禍」的累計天數,提醒每個人注意自身和山貓的安全,共同為島上的交通安全而努力。即使政府和當地居民都很努力,然而每年都還是有車禍致死的案例;但我也不免想到,撞死幾隻山貓對於族群的影響有很大嗎?每年也可能會有新生的個體,為何相關人員如此戰戰兢兢面對這個問題呢?交流之後我才清楚,從長期的監測研究中可看出,一隻公山貓占有相對較大的領域,領域中有許多母的山貓生活其中,母山貓並不輕易離開,交配期間是由公的主動接近母的個體。因此,公的山貓在交配期間會較頻繁活動,穿越馬路的機會可能大增,若不幸這隻公的被車撞死,加上當年沒有其他公的個體接管領域,那幾隻母山貓就會喪失繁殖機會,對於族群的影鄉比我們想像得嚴重。再者,後續在母山貓哺乳和育幼期間,需要較大量的食物供其能量所需,母山貓穿越馬路的頻度增加也會提升發生車禍的危機。此外,小山貓在一開始獨立闖蕩時,可能較依賴馬路上的其他屍體,發生車禍的機會也大幅增加。從他們長期資料累積可發現,在不同季節發生車禍的山貓性別和年齡各不同,因此,在不同季節他們會有不同的保育措施。例如,只要有遊客通報在哪個路段看到母山貓帶著小山貓,工作人員會馬上到那個路段去增設可移動式的路牌,提醒駕駛人注意,以降低車禍發生的機會。

圖3    

圖四.西表島的鄉村景色和台灣鄉間十分相似,讓我不禁反問,

   台灣的石虎和西表山貓的命運似乎大不同?(林育秀 攝)

圖五.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外觀,到西表島去別忘了去參觀。

   (劉威廷 攝)

圖六.代號 W-48 的個體是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圈養長達14

   年後死亡的個體,標本置於中心進行解說教育宣導之用。

   (林育秀 攝)

圖七.處處可見西表山貓的影子,這是橋墩上的石雕,且兩個方

   向的4尊石雕均是不同姿勢的山貓,吸引遊客拍照留念。

   (林育秀 攝)

 

處處都是西表山貓的影子

  觀賞西表山貓是到西表島旅遊一個很大的誘因,但到西表島一定看得到西表山貓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筆者第一次前往西表島停留11天,完全沒有看到活生生的西表山貓,在研究人員帶領下,我只看到了山貓的「大便」和看到兩次聽說數量比山貓還少的流浪貓(因為政府積極移除可能會和山貓競爭食物和領域的流浪貓)。第二次有稍稍幸運些,夜間巡籠期間,有匆匆一瞥到山貓的身影,更在一個林道上,看到山貓滿滿的足跡。如此難看到山貓,為啥還是讓遊客趨之若鶩呢?其實在西表島旅遊,處處可見西表山貓的影子,無論是路牌,或是走進紀念品商店,滿滿的山貓圖像,讓人完全沉醉在和山貓踩在同個土地,有和山貓近距離接觸的錯覺或是想像。沒看到山貓,表示不夠幸福,下次一定要再來碰碰運氣。看著保護中心牆麵的遊客目擊紀錄,看到的人總會深信下一次有機會輪到我碰上西表山貓!畢竟這不是動物園,看不到山貓是正常的,看得到表示非常幸運。

 圖4   

圖八.紀念品店處處都是西表山貓,到這邊來一定無法抵擋山貓

   的魅力。(劉威廷 攝)

圖九.連小叮噹和櫻桃小丸子也都有西表山貓造型,可見山貓受

   歡迎的程度。(劉威廷 攝)

圖十.可移動式的路牌,會順應通報資訊而移至該放置的路段。

   (林育秀 攝)

圖十一.夜間慢慢開車總是會有驚喜,在小心山貓出沒的牌子上

    巧遇一隻貓頭鷹!(林育秀 攝)

  

西表山貓的飼育經驗

  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於1996年收到一隻遭遇到交通意外的山貓雄性幼體,雖看似無外傷,但卻有吐血情形且無法行走。剛收容時的體重為1.6公斤,推定只有四個月大,該個體(代號是W-48)在收容時就已斷奶。研究人員以回歸野外為目的,並在治療後以極力避開跟人類接觸的方式飼育。在評估期間,他們利用天然的森林,加上很高的圍網提供給這隻個體,圈養環境十分天然,讓牠在適應天然環境的情況下,增加其在野外練習生存的機會;圈養其間還曾發現有野外個體靠近,並嘗試跟圈養個體隔著網子較勁。但最後,這隻個體經評估因為車禍時腳爪受傷而影響爬樹能力,最終未能野放。

  工作人員有極其詳盡的紀錄和影像資料,個體雖不開放給遊客參觀,但遊客仍可觀賞到牠的影像。此個體在圈養環境下活了14歲,於2011年4月過世。和牠的照養人員聊到圈養細節,讓我深感佩服日本人的專業和用心;每天提供給山貓的食物量,照養人員是以卡路里計算,並隨著年齡調整勢量(老年時每天約提供280大卡的食物);並考慮到個體老年腎臟不好而增加粥混在肉中,盡力調配飲食維持其健康狀況。這隻個體死亡後,屍體已做成標本,安置在中心進行解說教育之用。

和當地人的交流

  在到西表島前,伊澤教授就安排我給當地人一個演講,我很快地決定介紹台灣的中大型哺乳動物給居民,因為他們對於台灣十分感興趣,畢竟是離他們才200公里的地方,有這麼多不一樣的環境和動物生活其中。當天民眾出席踴躍,還有媽媽帶著小嬰兒出席。結束的時候開放問答,居民還問了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問我:『西表島是否可能有雲豹?」因為當地老人都傳說以前有人看過大貓,他們猜測會不會是雲豹。這個問題我只好避重就輕地還給伊澤教授回答,對我來說和當地人有此交流真的是彌足珍貴的經驗。

  由於演講安排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的晚間,幾乎全部的工作人員都留下來,也有機會且和他們交流相關保育經驗,他們的熱情分享和不吝嗇地經驗傳授,真的讓我獲益良多,但也讓我深感台灣政府在保育行動的不足和羞赧。

圖5.jpg

圖十二.提供給山貓使用的生態廊道之一,此為尺寸較大者,但在

    雨季會積水,因此左側鋪設石塊增加山貓使用的機會,可

    見生態廊道是需要長期監測和嘗試改進,才能成為有用的

    生態廊道。(林育秀 攝)

圖十三.注意石虎出沒的路牌,其中 C-6 是生態廊道的編號,表

    示此處下方有一生態廊道。(林育秀 攝)

圖十四.西表島的跳動路面,看似平整無明顯突出,但車開過時會

    有很明顯的聲響,有很好的警示效果,是研究人員認為有

    效且價格便宜的山貓友善措施。(林育秀 攝)

圖十五.筆者介紹台灣的中大型哺乳動物給當地居民,十分有趣且

    難得的經驗。(劉威廷 攝)


  在最後離開前,伊澤教授安排我們前往小學參加運動會,應當地研究人員的要求,我們一起組隊參加接力,名為「台灣石虎隊」,要和西表島當地的西表山貓吉祥物(Maya)一起比賽。在上場前就被要求不能跑贏Maya,同行最後一棒的威廷果然十分配合,用慢動作演出追著Maya跑,雖然跑輸但換得近距離合照,也真的是很值得!後來知道安排我們到運動會的用意,是讓我體驗到處處有西表山貓,且西表山貓融入當地人生活的程度,真是很讓人羨慕。

圖6

  

圖十六.同行的石虎研究人員在演講會後和西表野生生物保護中心

    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並送上台灣石虎的 T 恤一件當禮物

    。(伊澤雅子 攝)

圖十七.西表山貓吉祥物-Maya 參加小學運動會接力賽,是例行

    的推廣教育行程。(林育秀 攝)

圖十八.現場報名的台灣石虎隊,是被安排一定要跑輸 Maya 的暗

    樁。(林育秀 攝)

圖十九.威廷心想:穿布偶裝還能跑步真的是太厲害了,一定要跑

    輸才是啊!(伊澤雅子 攝)

圖7  

圖二十.接力結束後,台灣石虎隊和 Maya 合照。(伊澤雅子 攝)

圖廿一.和西表山貓共同在山林中漫步,是很棒的體驗,希望有朝

    一日,台灣的石虎也能悠然且安全地生存在台灣的山林間

    。(林育秀 攝)

圖8  

圖廿二.追尋西表山貓的腳印,期能讓台灣石虎保育走出一番新的

    契機與希望。(林育秀 攝)

 

從西表山貓保育反觀台灣

  在西表島看了許多也學了許多,讓我更明確釐清目前石虎面臨的保育問題和解決之道,絕非僅靠研究可以達成,教育宣導更顯得更重要。西表山貓是天然紀念物,不難發現在西表島上,各種伴手禮或商品都有西表山貓的標誌,可看出當地人有多認同西表山貓的保育價值。西表島上的局民約2,000多人,他們已成功教育宣導西表山貓的保育,也包括實際對島民有利的作法,例如雞舍往往會被山貓攻擊,民眾處理的方式是通報政府或研究單位,相關人員直接前往協助籠舍修繕且提供改善方案,取得雙贏的局面。

  當然,在西表島如何在保育和當地居民利益中獲得平衡,依舊是個問題。當地政府願意花很高額的經費建立生態廊道,一個中大型廊道的設置經費需耗3,000多萬日幣,但實際上仍無法解決西表山貓道路致死的狀況,那麼這些錢不就是浪費了嗎?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在左右生態廊道工程的設置呢?和研究人員詳談,不免發現每個國家也許都有類似的問郛,只是程度的差異,政府(或地方政府)喜歡投入工程更甚於其他有效但非工程的措施,例如生態廊道所費不貲,但地方政府願意投入,而增設廊道邊的引導裝置(如圍網)看似更省錢有效,卻無法爭取到增設圍網和維護的人力經費。

  反觀台灣,石虎的保育問題更為圖重,綜觀問題面向,可歸納為以下幾點:其一,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仍以開發為導向,石虎的棲地仍不斷地減少,讓其面臨嚴重之生存威脅。其二,民眾對於石虎的觀感仍多負面,因為石虎偶爾會危害雞舍,造成雞農損失,建立通報機制以逐步化解石虎和人民衝突,都是主管單位「現階段」需要正視的問題。其三,如何將生態資產化為產業,讓生態和發展相輔相成且共同進步?這需要政府和民眾的智慧和學醒才有辦法達成,也許我們保育之路走得慢一些,但日本的案例是成功的,我們還要繼續漠視嗎?或許哪一天石虎也走上雲豹的後塵,再來談後悔就來不及了!

圖9  

圖廿三.西表島參訪之旅,感謝伊澤教授和她的學生中西希熱情

    分享,讓我對於台灣石虎的保育有更多的想法和願景。

    (伊澤雅子 攝)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16-1圖16-2  

【尋虎記刊於保育季刊2013年第84期】 

石虎小檔案 

石虎是除了可能滅絕的雲豹外,台灣僅存的貓科動物,體型約在3~6公斤,明顯的區別特徵是石虎的耳背有白色的斑塊,臉上夾雜白色條狀斑紋,而身上有很多像錢大小的黑色斑塊,因此牠有另一個別名—錢貓,另外也有人稱牠山貓或是豹貓。 

石虎的分佈記錄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且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密度較高,是主要的棲息環境。但這些區域多數受到人類大量開發,對於石虎的生存造成威脅,加上非法獵捕等壓力,族群現況不樂觀,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

石虎喜食老鼠,也會捕食一些鳥類或小型哺乳動物,有時到雞舍捕獵造成危害,和人類如何和平共處是現階段談石虎保育亟需解決的一個環節。

 

石虎媽媽落難

圖1  

  2011年10月15日一隻因誤觸捕獸鋏而受傷的母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圖一)被送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發現這隻個體乳頭腫脹,且有少許乳汁,推測這是一隻石虎媽媽。這樣的消息經媒體曝光後,引起民眾許多迴響,包括打電話或來信希望能將石虎媽媽送回她的小孩身邊,或提出要求發起搜山行動救援嗷嗷待哺的小石虎,將其捕捉回到媽媽身邊。但石虎媽媽由於前肢受傷時間過久,且因為想要掙扎陷阱逃離,以致於後肢也嚴重受傷,除前肢須截肢外,傷重的後肢亦須接受治療而無法直接野放。我們很感動熱心的民眾關注這隻石虎媽媽和她的孩子,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尋虎」行動紀事,能喚起更多人能開始關心石虎的保育行動。

  此事件的農戶-謝大哥,他的果園就位於集集,距離特生中心約10分鐘路程。謝大哥住在台中市,幾年前來到集集山區買了塊地,間隔一日就會載著爸媽前往耕作,除種植果樹外也用家中剩餘的食物飼養一些雞隻。在過去的幾年中他飼養的環境一直都是以漁網簡易圍住,偶爾發生少了幾隻雞的事件,但他並無太在意。直到事發當(2011)年他的雞舍開始出現嚴重的問題,當年放養不久的80隻雞突然少了50隻,多數屍體在附近竹叢下被發現,他趕快加強雞舍防護,將原本的漁網外圍加上活動菱形鐵絲網,避免持續損失。可是當鐵網架設完還是發現有少許雞隻不翼而飛,也發現有未被吃完的雞隻被拖至鐵網及漁網中間。由於他的圈養環境中鼠量不少,謝大哥懷疑可能是老鼠偷吃的,於是放置滅鼠藥防治老鼠。

  直到10月13日,謝大哥一早到達雞舍發現籠內僅倖存4隻雞,才驚覺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次他依然在竹叢下發現大量未食用完的雞屍體。謝大哥的父親十分不捨這個損失,於是要謝大哥掩埋雞隻屍體時,留下兩隻屍體當作誘餌,架設獸鋏以抓到兇手。當時,謝大哥遵照父親的指示。但他回到家中,越想越不對勁,他上網搜尋野生動物的資訊後,他猜測石虎是野生動物中最可能的兇手。他開始擔憂會不會抓到這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就在此時,他也得知在離他雞舍如此近的地方,有個叫做特有生物研究保中心的單位,且有救治動物的野生動物急救站。他的擔憂持續到10月15日,當天他一早抵達雞舍,果真看到一隻如網路圖片中的石虎吊在獸鋏上。他冒著受傷的風險用外套套住石虎並將獸鋏拆掉,急速送到特生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救治。這隻石虎虛弱地無法掙扎,牠的右前臂與右後掌骨折,傷口腐臭,有很多蛆在傷口裡爬行,情況很糟。

  獸醫幫這隻傷重的石虎打完點滴補充體液後,因石虎前臂的骨肉還有血色,獸醫師在極輕度麻醉下為牠接合斷骨,而後掌已壞死發黑無法手術。過了兩天,石虎的前臂竟然也開始發黑壞死。在野生動物急救站以往的救傷經驗中,獸鋏夾斷的肢體因為被壓迫肌肉與血管,即使接合骨頭,皮肉已無功能,最後往往只能截肢保命。等到這隻個體身體狀況逐漸穩定,食慾也恢復後,獸醫在10/24上午為牠進行二次手術截肢,手術很成功,但牠再也沒機會回到野外了。

 

雞舍監測實記

  11月3日,筆者抱著不安的心前往拜訪謝大哥,深怕我們抱著石虎保育的立場會和受危害的雞舍主人有所衝突。但在首次談話的過程中,謝大哥一直表示不捨,他說了一句話讓筆者至今都印象深刻,他告訴我們:「當我看到是石虎受傷的時候,比看到我的雞死亡還讓我心痛」。由於謝大哥平時忙於工作,間隔1天才會前往集集的果園耕作及餵雞,雞舍的規模不大,分隔成3小間(圖二)。果園中的雞舍剛好位在草生地、農墾地和次生林所鑲嵌組合的環境中(三),因第3區上方無樹木遮蔽最易受猛禽襲擊,所以只有夠大隻的成雞會放養在第3區,而雛雞是在自家農舍室內飼養,4週齡大才會移出養在第1區,因第1區的樹冠層較為茂盛,雞隻較不易受到猛禽攻擊。

圖2

圖3

  仔細巡視附近環境,在第1區有內外相交接的九芎樹(Lagerstroemia subcostata)形成石虎進入通道(圖四、圖五),可發現石虎出沒過而十分明顯的爪痕痕跡(圖六),這是目前筆者聽聞到首次在野外確切發現石虎抓痕的紀錄。這次會面的談話十分愉快。筆者過去雖然了解石虎在南投的分布應尚普遍,但多數來自救傷資料。這一次開啟新的契機,我們決定藉由雞舍危害的案例後續監測,有機會多了解石虎一些。因此次事件發生不久,謝大哥原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一切照舊的正常作息務農及餵養雞隻,也決定再放養一批新的雞隻。謝大哥平時餵雞的習慣是早上會先餵第一次,離開前會再放一些飼料提供雞隻隔天可食用。11月20日當天早上筆者又接到通報,謝大哥進入雞舍發現雞隻很不安,仔細一數少了兩隻,且發現半隻雞屍體被拖至門口旁,直覺告訴他這一次又是石虎來了,只不過這次他不用捕獸鋏,而是選擇立即連絡筆者前去了解狀況。但懸疑的是,當筆者下午抵達時,剩下一半雞的屍體卻消失了,沒留下蛛絲馬跡。這一次是石虎媽媽的小孩或是其他動物前來取食,我們不得而知。

圖45  

圖6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進行測試研究。在取得謝大哥同意後,我們利用有明顯路徑的第1區觀察是否有其他石虎會循之前的途徑進入。同時,也協助將第3區進行修補(圖七~九),確保石虎無路徑可進入,請謝大哥將他的雞隻都移入第3區,而將第1區提供監測使用。另外,自行放入約2週齡大小的雞隻、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圖十)及誘捕籠(圖十一)。12月6日,謝大哥在未告知的狀況下,在防護措施較差的第2區籠舍再度放養一批新的雞隻,結果12月10日傍晚雞舍再度遭到入侵而損失了2隻雞,且在現場留下明顯食痕(圖十二)和斑斑血跡(圖十三),但第1區的誘捕籠無動靜,路徑上的紅外線相機也未有啟動,研判應該是石虎的動作太迅速,導致紅外線相機感應不及以致於沒有拍到兇手。但筆者在九芎樹上發現明顯新的爪痕(圖十四),推測應該是石虎真的又回來了,只是路徑並非原本預期。此時,筆者趕緊將第2區的雞舍進行簡易修補,持續進行半年的監測,也許因為太多陌生人不定期且頻繁地出沒,接下來雞舍歸於平靜,後續長達半年的追蹤紀錄無緣再見到入侵雞舍的元兇,只有曾記錄過一隻的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誤入誘捕籠(圖十五)。

圖789圖10圖11圖12圖13

圖14  

圖15  

難能可貴的經驗

  從這次的經驗可印證,石虎是十分機警且畏懼人類的動物,而野生動物和雞舍間的愛恨情仇,石虎並非是唯一主角。雖然在這次事件中,我們沒有真的記錄到石虎的影像,但是從中獲得很多寶貴的經驗,如俗稱猴不爬的九芎對石虎的攀爬能力而言並不困難,而雞舍中最常被攻擊的雞隻體型在2台斤以下,也吸取雞舍主人處理雞舍危害的經驗,知道不同動物(如狗、猛禽、老鼠)危害雞舍的差異。第2次疑似石虎入侵的時間是在下午5點前,當天謝大哥所飼養的3隻狗中最會追趕野生動物的那隻狗在黃昏時一直叫不回來,守在某棵樹下且對樹上吠叫,推測可能是擅於爬樹石虎就藏匿在附近樹上的緣故。另外,頻繁且不定期出沒的研究人員,可能使石虎避開此區活動,有效制止野生動物的危害!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從1994年至今救援石虎的救傷資料共有27筆,我們整理資料顯示超過一半的救傷來源地點是南投地區,據此推測除了目前公認苗栗縣的石虎族群是全國研究的熱點外,南投縣應也是石虎出沒頻繁的地區之一。石虎行蹤相當隱密,不僅很少有目擊紀錄,而且會留下腳印的機會不多,僅在一些路徑上偶可發現其排遺,雖然我們這次調查並無實際紀錄到石虎影像,但是在不斷改良防護措施及藉由入侵遺留的跡證,並排除其他動物的可能性後,我們幾乎可以篤定這是石虎攻擊雞舍事件。

 

展望未來

  本文除陳述整起事件外,也十分感謝雞舍主人願意一起投入保育石虎的想法,尤其是謝大哥說如果當初他知道是石虎吃的,他就不會去阻止,更不會用捕獸鋏,他十分樂見有這樣的野生動物生存在我們周遭,並開始關心起石虎的未來。最後,他常對著我們說他擔心因為附近有其他雞舍,而石虎到那邊也受到傷。聽在我們心裡真是感動至極。站在謝大哥的果園中想著小石虎的下落,不禁感慨台灣石虎的未來,我們應該要投注更多的心力來保護這美麗的動物。

  有同事建議不妨仿照「對保育類水雉友善棲地的承諾」方式推動養雞場認證共同保育石虎;也有人提出是否可能回收捕獸鋏,以加快野外捕獸鋏消失的速度。捕獸鋏普遍現身山林確實是我們需要反省並討論的一塊,否則野生動物的命運十分令人憂心。

  如果未來野生動物侵擾事件的通報系統可以建立,一旦發生野生動物危害事件就可以依據此模式,由我們去加強養雞戶的防護措施並溝通彼此的觀念,將受災的農戶一起拉入保育的行動,由他們來當監測追蹤前哨尖兵,不但可減少野生動物與人的衝突對立,同時減少野生動物的傷亡,也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更完整的野生動物資料,擬定因野生動物受到損失的補助辦法及解決之道的雙贏政策,同時更能呼籲及喚起更多的保育熱忱。

  棲地不斷地喪失和破碎化,更讓我們保育石虎的腳步遠遠追趕不上,越來越多石虎發生路殺的死亡消息傳出,近兩年間累積共有11起;而落單的失親幼獸從去年至今也有3例。筆者經過此次事件的處理經驗累積,精準快速地掌握到特生中心鄰近地區石虎的行蹤,新的寶貴經驗就留待下一次繼續與您分享。

 

圖17

 

 

文章標籤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