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友善石虎農作-從「心」做起
【刊於集集薪傳】

文.圖/林育秀、錢憶涵

  石虎是除了可能滅絕的雲豹外,台灣僅存的貓科動物,體型約在3~6公斤,明顯的區別特徵是石虎的耳背黑色且有一白色明顯的斑塊,臉上夾雜白色條狀斑紋,而身上有很多像錢大小的黑色斑塊,因此牠有另一個別名錢貓,另外也有人稱牠山貓或是豹貓(石虎的英文名為leopard cat)。在1940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的記載中,石虎廣泛分佈在台灣全島,且我們發現台灣老一輩的長者對石虎都不陌生,顯示以前應普遍存在。

  石虎的分佈記錄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且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密度較高,是主要的棲息環境。但這些區域多數受到人類大量開發,對於石虎的生存造成威脅,加上非法獵捕等壓力,族群現況不樂觀,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石虎喜食老鼠,也會捕食一些鳥類或小型哺乳動物,有時到雞舍捕獵造成危害,和人類如何和平共處是現階段談石虎保育亟需解決的一個環節。

   淺山地區是人類開發、生活與農耕的主要地區,也是石虎最喜歡的生活環境,因為淺山地區有石虎的食物,例如小型哺乳動物、青蛙、鳥類等,其中老鼠是石虎最重要的食物來源,因此石虎可以在有人類活動的果園和竹林、樹林與草地鑲嵌的環境中生活。目前推測可能因人類的開發與頻繁的農耕活動,石虎的棲地範圍已經大幅縮小許多。從經濟起飛後,我們廣泛地使用農藥、殺草劑和滅鼠藥等,很可能讓食物鏈頂端的石虎無法存活。因此,保育石虎必須從保護和改善石虎的棲地做起。

  保育石虎,看似與人類毫無關係。但是想想,農藥經由農作物本身直接進入人體,或毒藥從土壤進入植物,最終仍由人類所取食。這樣的惡性循環,真的跟人類毫無關聯嗎?如果農民以友善土地的方式進行耕作,包括不用殺草劑和農藥,也不在田間放置滅鼠藥,讓石虎可以健康地在農地上覓食、生活。代表這塊土地是健康的,農民們種植的農作物也不會對消費者身體造成負擔。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致力於推廣綠色保育標章,推展以不施農藥、化肥等方式進行耕種,友善土地也友善土地上的野生動物們,目前通過認證的農民已經超過100位,且每周六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田裡有腳印市集」,有廣大的消費者前往支持友善環境的農產品。筆者也思考著,除了減少開發外,該怎麼幫助石虎們?從追蹤一隻野外石虎的生活棲地來看,農地佔很大的面積,因此改善棲地的品質是我們應努力的方向。因此從2014年起開始推動友善石虎農作,首先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牽上線,希望借重他們過往的經驗拓展到石虎的潛在分布區域,由地方政府主動發起座談會,召集農民進行相關說明,期能將目前成功的案例加以分享,鼓勵更多的農民加入綠色保育的行列。包括不用殺草劑、農藥和在土地上放置滅鼠藥,讓石虎可以健康地在農地上覓食,和人們共存共榮。藉由更多人對土地健康的重視且行動,可以讓石虎在這塊土地上快樂且健康地繁衍下去!

  通霄的田鱉米,是友善石虎農作的首號代表,因為農民秉持自然農法,已通過慈心認證的綠保標章,更在2014年度68日拍到石虎走在田鱉田的田埂上。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人、石虎和這塊土地是可以如此親密共存,農地上有石虎出沒證實以友善環境方式所進行的農作,確實也是友善石虎的行動!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願意加入行列,也提升消費者對於友善農產品選購的意願,是台灣石虎的保育大使-阿虎希望達成的目標!

集集薪傳-3    

  (2013年6月8號,田鱉田拍到石虎走在田埂上)   

阿虎 - 友善石虎農作

  (田鱉米為友善石虎農作001代表號)

在我們深多和農民溝通後,發現主動投入友善環境耕種的農民,不少是原本就關懷土地健康或野生動物;但也有部分的人是因為家人或自身罹患疾病,或面臨嚴重食安問題而啟發,逐漸重視的安全,轉而投入友善環境的耕種。集集是一個觀光、農業與石虎並存的幸運之地。友善環境的耕種,可讓集集石虎的棲地品質得以改善,更適合石虎生存。友善環境的耕種,也能讓在地居民的免於農藥的傷害,更能讓消費者買到健康、優質的農產品,吃的安心。期許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願意加入友善石虎農作的行列,同時提升消費者選購友善農產品的意願,期望人類與野生動物能共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期待友善環境、守護石虎-愛石虎也是愛自己和這塊土地」的概念可以深植每個人的心中!

 

集集薪傳-1   集集薪傳-2  

(由南投縣政府主動招集的生物多樣性宣導會,加入綠色保育和石虎課程顯得更吸引民眾興趣,參與十分踴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