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親密的老鄰居-石虎

【刊於戶外探索雜誌】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助理研究員 林育秀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這動物對您來說陌生不陌生?您知道台灣哪裡有石虎嗎?石虎只分布在苗栗嗎?真抱歉在文章的一開始就拋出問題,這三個問題對於居住在這塊土地的我們密切相關,卻很少人關注!

林育秀  攝(logo)  

石虎生性隱密,多僅能用紅外線自動照線機捕捉到其美麗的身影,鮮少目擊紀錄。(林育秀 攝)

 

石虎知多少

  石虎又稱做豹貓、山貓或錢貓,英文名為Leopard cat,身上似豹斑的樣貌讓人看到都會驚呼牠的美麗。其和貓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耳後明顯的黑底白斑,是許多野生貓科動物共有的特徵之一,另從正面做區分,就是石虎眼睛內側有明顯向上延伸的兩條白線條。石虎主要在晨昏和夜間活動,喜食老鼠,也會捕食一些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兩棲爬蟲、魚類和昆蟲等。

   這樣一個對現代大多數人來說連長相都很謎樣的物種,卻在台灣出現「石虎」這獨特的暱稱,我們可想像以前石虎應該不是非常少見,也可能容易出現在人類生存的週遭。從文獻資料可了解到,台灣的石虎最早於1870年由英國人Swinhoe採獲標本而記錄。石虎目前分類計有12個亞種,台灣的石虎目前列為和東北方除外的大陸地區同個亞種,因此也有人稱為華南豹貓。在1940年日本人鹿野忠雄的記載中,石虎廣泛分布在台灣全島,海拔1500m以下的地方均可發現其蹤跡,對台灣老一輩的長者來說,他們對石虎都不陌生,但說到石虎,卻將其歸類為「害獸」行列。

 

石虎的危機

  石虎被認為是害獸,惡名昭彰的原因是-偷吃雞,早從1996年,筆者目前所服務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就收收到一隻因為到雞舍偷吃雞,而被雞舍主人以獸鋏捕捉到的石虎,初到野生動物急救站時,牠的身上還有至少兩個獸鋏,最後傷重不治死亡。這樣的案例並非少數,但會送到這樣急救單位的應該是少數案例,我們對於這樣的狀況十分憂心,利用獸鋏僅是其中一個做法,我們訪談雞舍主人時,他們總提及雞隻受危害時常採用毒餌方式處理,往往都還滿有效的,這和許多區域的石虎已經滅絕有關嗎?我想這問題無人能解。

陳元龍攝(logo)  

 1996年送至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石虎,因為到雞舍偷吃雞而被獸鋏夾傷,但傷重不治當晚死亡。(陳元龍 攝)

 

  在台灣,石虎的分佈記錄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且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密度較高,是主要的棲息環境。但這些區域多數受到人類大量開發,對於石虎的生存造成威脅,加上非法獵捕等壓力,族群現況不樂觀,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石虎有時到雞舍捕獵造成危害,和人類如何和平共處是現階段談石虎保育亟需解決的一個環節。

石虎面臨威脅(logo)  

石虎生存在淺山地區,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大量的棲地喪失和破碎化伴隨著許多生存威脅,使得石虎目前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累積1994~2014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的救傷資料、動物組樣本資料及相關單位紅外線相機調查資料等,已知有石虎分布的鄉鎮如,主要分布地為台灣西部的苗栗至台南之間,其中苗栗、台中和南投等地是現存族群可能較穩定的地區。筆者因服務於特生中心,期能在集集地區進行相關研究,並推動在地居民認同石虎保育,建立一個成功保育的模式,未來可擴大範圍成功保育野外瀕危的石虎。

20150107石虎分布圖-陳宛均 繪製(logo)

整理1994~2014年間,描繪出調查和救傷石虎的分布資料。因許多早期和救傷紀錄無明確點位,加上石虎的活動範圍大,並不限於調查或發現的點位活動,因此以鄉鎮分佈呈現(南投分布上限以1500m為界)。可發現石虎目前侷限分布於中部地區,且多數位於淺山地區,南投縣的仁愛鄉和信義鄉大部分面積海拔較高,僅有零星紀錄,應非主要棲地環境,石虎分布最高海拔紀錄為信義鄉的人倫林道,是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實驗室所拍攝。(陳宛均 繪)

 

集集的石虎

  許多人都到過集集,知道小火車、綠色隧道和武昌宮,但可能大家不知道集集地區就有石虎出沒喔!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從1997年就有集集的第一筆石虎救傷紀錄,陸續從中寮和集集山區送來救傷或屍體另有6筆,其中最讓我們難過的就是20111015日送到特生中心的一隻中獸鋏的雌性個體,送來的時候獸醫就發現她的乳頭還有些乳汁分泌,確定她是當年有生產的個體外,她受傷的地點離特生中心僅十分鐘車程。她選擇在一私人養雞場教她的小孩打獵,而導致這悲慘的命運。這隻石虎媽媽的事件,讓特生中心石虎研究團隊形塑出石虎保育大使-阿虎,在很多場合現身為野外石虎發聲,也讓大眾更了解石虎的處境。

林彥博  攝-2    

 石虎保育大使-阿虎身受孩童喜愛,藉由牠自身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石虎,也關懷這塊土地上的野生動物們。(林彥博 攝)

  而我們也時有所聞,集集附近養雞戶對石虎都不陌生,也都有「處理石虎」的經驗,不外乎是使用獸鋏和毒餌,研究團隊也加緊腳步,在區域內積極和養雞戶聯繫,建立野生動物危害的通報系統,得到其認同且降低野生動物受害的機率。在訪談集集和中寮地區13位養雞戶中,有2位說以前曾經抓過石虎,1位還飼養過石虎,另有6位養雞戶在3~4年前目擊過石虎,且這些養雞戶認為因為在山林間活動的人少了,石虎的數量並非減少。在溝通後,他們均認同且同意在有野生動物危害事件發生的時候,通報由本團隊的人員前往確認和協助辨認真正的兇手是誰。在計畫執行期間,共有3起相關通報案例,以痕跡來看其中很明顯一件案例是狗、 一件是貓所為。另外,也有熱心的農戶通報在檳榔園的產業道路上看到石虎排遺,經相機架設確實拍攝到石虎。

檳榔園石虎-自動相機擷取畫面(logo)  

在檳榔園的產業道路上,亦拍攝到石虎的身影。

  此外,20138月、20148月和11月,在集集就共有3起路殺的紀錄,讓我們深思保育的腳步絲毫不可慢。

集集的石虎  

近年來集集的石虎紀錄,包括自動相機拍到的影像,和雞舍危害案例外,也發生3起路殺的紀錄,顯示此區是石虎熱區且族群面臨嚴重生存威脅,應有所保育行動。

  目前研究團隊目前在集集展開調查,除了設置紅外線自動相機外,也進行個體捕捉追蹤。2013年成功捕獲一隻個體-小嫻(雌性老年個體),測量其體重及相關形質資料,且抽血檢驗相關數值,進行野外追蹤試驗,了解其活動範圍資料。在追蹤過程中,不僅發現不僅在果園附近活動,也追蹤到其頻繁往返交通量大且車速快的台16線公路,這樣的狀況讓研究團隊感到憂心,期待有機會在集集一些特定路段加上友善石虎減速慢行的路牌設施。在南投縣政府在綠色隧道發生石虎路殺事件後,積極召集相關人員投入討論後,目前在已知有石虎出沒的區域,包含152縣道(綠色隧道)和139縣道(集集往中寮)共設置了9支野生動物出沒的告示牌,提醒用路人放慢車速,留給野生動物一條生路。

蔡威慶 攝-2  

由南投縣政府主動召集相關人員,以野生動物發生路殺事件的熱區進行評估所設置的野生動物出沒路牌,提醒用路人行經山區放慢車速,留給野生動物一條生路。

 

從域外保育出發

  因本中心收容多隻傷後無法野放的石虎,自2011起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進行域外保育(指非在原棲地的保育工作)的研究計畫,執行期間嘗試讓3對個體進行配對時,時間選擇約在冬季至春季,其中以小公貓(來源為南投埔里)和阿姓(來源為南投國姓)於的互動最佳,且明確記錄到多次交配行為,約於20132月份明顯看出阿姓已懷孕。阿姓於201331日產下兩隻小石虎(一公一母),研究團隊經討論且規劃此兩隻小石虎的未來,希望能發揮兩隻小石虎最大的推廣教育和研究價值,也顧及改善野外石虎棲地的目標。

  研究人員暱稱這兩隻小石虎為集利(哥哥)與集寶(妹妹),因為已確認台灣的石虎並無族群分化,一開始的預想就是想在集集進行野放工作,因此在想名字時就以集字為出發點,集利當然是吉利這諧音而來一定要用,而另一個名字是期許未來石虎是集集的,大家可以一起從認識集利集寶開始,關注石虎的保育課題。

  兩隻小石虎野放後發生了許多轉折,其過程和結果均呈現在「大地的孩子-小石虎返家之路」紀錄片。集寶野放第八天就受傷,最後因腳傷無法野放目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藉由這樣的野放實例,也是讓大眾得知野放的結局或許並不太完美,但這才是石虎面臨的真實世界。一個來自於人類、車輛或其他動物威脅的生存環境。就石虎域外保育試驗而言,本次的野放過程實已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包括野外不易收集的行為資料(如親子互動行為等)、物種保育實際操作經驗(野化訓練的困難與複雜),以及瞭解野放後石虎面臨的挑戰。研究團隊目前仍持續進行野外監測工作,更積極投入野生動物危害雞舍通報網絡的建置及推廣教育工作,期盼增進大眾對於淺山生態系的重視。因為石虎的野放非一蹴可及,更無法完全取代野生個體,「野外族群的存續」才是石虎保育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阿姓和兩隻小石虎-林冠甫 攝(logo)  

由媽媽阿姓親自帶領集利和集寶兩兄妹進行野化訓練,過程中收集許多珍貴畫面和資料。(林冠甫 攝)

 

石虎保育與地方發展

   研究人員和時任的嚴鎮長鴻邦於2013916日正式碰面並商討在集集野放石虎和地方發展的關連,鎮長十分贊同石虎保育工作,且主動邀集里長們和一些鄰近居民到本中心進行座談,討論狀況踴躍且達成共識,在集集地區推動石虎保育工作,共同為石虎保育盡一份心力。未來將擴大研究範圍,架設自動相機監測石虎,並嘗試捕捉更多個體進行追蹤,了解此區石虎活動模式,且可和地方建立連結,共同分享石虎研究資料並逐步解決石虎的野外威脅,共同促成友善環境和守護石虎的目的。雖然集集特生中心附近就有石虎出沒,但要碰上牠們可能真的不容易,筆者也只有兩次因為在追蹤小嫻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訊號極強推測她可能離我非常的近,拿手電筒一照才在野外有目睹石虎的經驗。

石虎會議-許鴻龍 攝-2.png  

 時任集集鎮長嚴鴻邦先生帶領各里長到本中心保育教育館參與座談,由筆者和與會者分享西表山貓的成功保育案例,期能在集集落實保育和經濟發展雙贏的局面。(許鴻龍 攝)

愛心傘彩繪-林育秀 攝-2 

由集集鎮發起的愛心傘彩繪活動,營造友善觀光小鎮形象,也讓小朋友對地方有更深層的認識了解,活動中時任鎮長和參與彩繪的學童合影。(林育秀 攝)

   因為台灣對石虎的保育工作仍在初期起步階段,因此筆者兩次前往距離台灣的宜蘭蘇澳港僅約200 km的西表島學習西表山貓的保育,島的面積僅284 km2,僅略大於台北市的大小,島上估計約剩100隻的西表山貓,島上居民人口約2,000人,生計以觀光為主,其次為農業。看西表山貓是到西表島旅遊一個很大的誘因,但到西表島一定看得到西表山貓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筆者第一次前往西表島停留11天,完全沒看到活生生的西表山貓,在研究人員帶領下,我只看到了山貓的「大便」,和看到兩次聽說數量比山貓還少的流浪貓(因為政府積極移除可能會和山貓競爭食物和領域的流浪貓)。第二次有稍稍幸運些,夜間巡籠期間,有匆匆一瞥到山貓的本尊,且在一個林道上,看到山貓滿滿的足跡。如此難看到山貓,為啥還是讓遊客趨之若鶩呢?

  其實在西表島旅遊,處處可見西表山貓的影子,無論是路牌,或是走進紀念品商店,滿滿的山貓圖像,讓人完全沉醉在和山貓踩在同個土地,有和山貓近距離接觸的錯覺或是想像。而西表島也用山貓當吉祥物,有一隻超可愛的Maya會 到各個小學運動會賽跑,筆者還有緣和其一起賽跑且留影紀念的美好經驗。在島上的感受是沒看到山貓,表示不夠幸運,下次一定要再來碰碰運氣。看著保護中心的 牆面,有遊客的目擊紀錄,遊客總會深信下一次有機會輪到我碰上西表山貓!畢竟這不是動物園,看不到山貓是正常,看得到是表示非常幸運。

  西表山貓吉祥物-林育秀 攝-2 

西表山貓吉祥物-Maya參加小學運動會接力賽,是例行的推廣教育行程。(林育秀 攝)

 

和石虎共存共榮

  石虎是個開端,真正該重視的是淺山生態系的保全,2015111日至329日在集集驛站,展出「石虎平安龜保育與創作特展」,這個展的開端是由一群關懷環境的藝術家所發起,且集結許多單位的力量共襄盛舉,別具意義。當然,在集集的展出,讓許多在地的居民和學童也有機會對於石虎有更深入的認識。

石虎平安龜特展開幕-蘇隆冠 攝-2 

特展開幕當天,由特生中心方國運主任(左4)和集集鎮陳紀衡鎮長(左5)共同主持,並邀請包括南投縣政府農業處陳瑞慶處長、臺北市立動物園金仕謙園長、南投林管處張岱處長、中興大學吳聲海教授、嘉義大學劉建男教授等貴賓蒞臨指導,並有許多集集鎮的鄉親、關心石虎和食蛇龜的朋友,以及來自全國各處的觀光客共襄盛舉。(蘇隆冠 攝)

 

  石虎是人類親密的鄰居,卻面臨生存的危機,包括目前不曾停歇的棲地開發,為了人類的利益不斷破壞山林,讓石虎的家園一直減少;非法獵捕及車禍致死更直接減少石虎的族群數量,人和石虎共享的山林,我們唯一能選擇的路就是不斷開發利用嗎?何不試著留給石虎一片美麗的家園,因為有石虎出沒的地方,表示那裡的土地和生態系是自然且健康的,讓我們留給後代子孫一個完整的家園。

友善環境守護石虎(logo)  

許多人都以為石虎保育是研究人員的事情,但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和付出的,在里山概念中,人也是環境中的一環,從每個人小小的改變做起,終將匯集成大的力量,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和野生動物都更好。

  看不到石虎該怎麼去談保育石虎,還有在集集推展友善石虎的工作呢?在上一段當然講到西表島的案例,多是以觀光為主,包括石虎形象或意象的運用,還有文創商品的開發,相信對於在地商家是有正向的助益,我們期待當地文創團隊或商店主動使用石虎圖像進行創作或包裝。但另一塊是我們目前研究團隊更為憂心且不知道如何推動的是,我們如何營造一個石虎友善的環境?目前野外威脅之一是石虎在野外很主要吃鼠類,但我們一年一度的滅鼠週,還有農民為了滅鼠可能使用一些毒餌,都可能間接危害石虎的性命。威脅二是大家廣用殺草劑或農藥,對於石虎這樣生態系頂端的獵食者影響勢必也很大,當然要提醒大家的是人類絕對也是下一個受害者,是否能改變農民和消費者的觀念,減少用藥,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將是帶領我們和石虎一起走向更光明未來的道路。「友善環境、守護石虎,愛石虎、也是愛自己和這塊土地」,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人的力量加入,我們攜手一起向前!

 林冠甫 攝(logo)  

石虎可能是台灣目前僅存的貓科動物,希望大家開始重視環境完整及土地健康,還給石虎一個美麗家園。(林冠甫 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臺灣石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